小C表弟滿月酒當天,小C早上七點醒來玩到11點又睡著…
因為小C有起床氣~~不是睡到自然醒就會臭臉耍脾氣…
跟家慶商量後決定讓她睡飽我們晚點再去餐廳,免得在餐廳認生又鬧脾氣…
12點半…她臭著一張臉自己醒來,我心想完蛋了,準是沒睡飽!
但是因為大家都在等我們,只好破例讓她帶著巧虎出門好安撫她的情緒…
到了餐廳就是我的噩夢開端…
本來小C就會認生,一下子見到許多沒見過的人,她的眼淚已經在眼眶打轉,
除了家慶和我,誰都抱不到她!
連平常帶他的爺爺奶奶、每天都見面的三個姑姑也不給抱,
奶奶不信邪的對她說著:「CC~我是奶奶阿..給奶奶抱阿…」然後作勢就把小C抱過去
小C邊哭邊搖著手抵抗,奶奶ㄧ抱過去她就使出全身的力氣拼命掙扎扭動…
同樣的情況也在爺爺跟其他姑姑試著要抱她的時候發生…
試了幾次之後大家只好放棄,我則跟家慶輪流抱她輪流吃飯!
然後家慶的表姊們七嘴八舌的對我婆婆說:
「怎麼會這樣?你孫女太嬌了…怎麼會這麼嬌?姑姑難道你都沒有管她嗎?」
「有阿!怎麼沒管!不乖的時候我就會打她罵她!是她媽媽都捨不得罵她,她才這麼黏他媽媽!」我婆婆ㄧ臉尷尬的解釋著…
更不用說婆婆昨天在家跟小C講好,今天吃飯的時候要扭屁股跳舞表演給其他客人看的節目,今天肯定是看不到的…
接下來的這頓飯我就不停的聽到大家好意的提供小孩該怎麼管教的方法給我…
餐敘近尾聲小C終於慢慢適應了,開始去找其他哥哥玩,也跟大家揮揮手道再見,
回家的路上她竟然給了我ㄧ個燦爛的大笑臉…
ㄏㄡ…陳小C…你果然不是適合帶出去炫燿的小孩…
許多人跟長輩在管教小孩想法上的落差大部分都是長輩太寵小孩,
但是我跟婆婆恰恰相反,反而是我不用責罵、打手心或是負面的言語來對小C,
我的想法很簡單,只是因為從小我爸對我們嚴格又嚴厲,上大學前我跟爸爸ㄧ點都不親...
我不想讓小C是因為恐懼父母的威嚴,害怕被責罵、被打而聽話,而是明白是非對錯,
了解爸爸媽媽是可以溝通、是講道理的!當然該有的規矩禮貌我們也會教導!
「你不乖!爸爸媽媽就不要你!把你送給別人!」
這樣的話也許在當下有效,可是在孩子心理總會有些陰影吧~~我是這樣想的
而且所謂「乖」的定義是大人給的 ,所謂的「規矩」也是大人訂的,
一歲多的孩子能夠了解什麼是「乖」或「有規矩」嗎?
如果今天角色對調,孩子是不是可以對我們說:「我不喜歡你們!我要別人做我的爸爸媽媽!」
最近小C出現生氣會把東西摔地上還有打人的動作,
我通常是要他自己把東西撿起來,在她要打人的時候抓住他的手,解釋我為什麼不准她做什麼,對她說「不能打人,媽媽會痛痛!」
婆婆說:「小孩子不能寵,不乖就要打,她下次再打妳妳就打她,要對她兇她才會怕!」
我想像我跟小C互打的畫面,這樣不是以暴制暴嗎?
也許我這樣的處理方式效果還看不出來,
但我ㄧ直相信小C再大一點聽的懂道理的時候她就會了解,改掉這個行為!
但與長輩共同教養孩子遇到意見不同的時候,
這樣兩種不同的對待方式,常讓婆婆覺得我會讓她沒辦法管教小C,
「小孩大了要管教、要有規矩,不然現在是聰明伶俐,以後就變成壞孩子!」
我常常等不到我的方法有效,就必須先妥協讓孩子給奶奶的方式去管教!
到底我的方法想法有沒有錯?這是我ㄧ直在思索的問題?
娘家的媽媽對小C就是那種傳統會寵壞小孩的外婆,
也許是因為一星期才見ㄧ次面,我媽總是有求必應的帶著陳小C到處玩耍,
上星期家慶出差四天,最近身體欠安的我打包行李帶著小C回娘家住一星期,
因為一直以來都是我陪她睡,一下子換成外婆,小C不太習慣,
每天半夜兩點喝完奶就不睡覺,要我媽陪她玩,
我媽連著兩天帶著她玩到三點多體力不支最後都只好把她帶到房間來找我。
第三天的半夜兩點小C喝完奶看到外婆又要玩,這次我堅持不准!
於是陳小C用大哭扭動來表示她的不滿,又尖銳又響亮的哭聲在半夜兩點響徹雲霄,
我耐住性子不停重複的對她說:「現在已經很晚了,小C要睡覺,明天外婆再陪你玩!」
固執的她不肯妥協,我也不願讓步,我們就這樣耗在夜晚昏暗的燈光下,
刺耳又持續不斷的哭聲其實已經讓我快要動氣,我不停的深呼吸對著小C繼續說:
「小C不能哭媽媽才跟你說話,小C一直哭媽媽就不跟你說話喔~」
就這樣哭聲持續了快一個小時,我幫邊哭邊掙扎的小C換掉汗濕的衣服,
繼續擦著哭到整頭濕掉的頭髮,最後只好把小C抱到外面樓梯坐著繼續跟她耗…
期間媽媽數度想妥協帶她去玩,都被我阻止(而且我口氣不太好…SORRY…)
最後…在凌晨3點50分陳小C終於哭累、抽蓄到睡著…
我的堅持勝利了,但是我也快虛脫了…然後這下換我失眠了…
這期的親子天下雜誌專訪陶晶瑩,
她說她希望小荳荳快樂、不要以眼淚或哭泣當作武器,希望她情緒穩定、能正常溝通。
看到這段話我真的心有戚戚焉,到底該怎麼教養孩子,是我現在最大的課題!